做视频号的你,是否经历过这些扎心瞬间?
精心制作的视频突然"审核未通过"
播放量卡在500不动,疑似被限流
收到平台警告:"内容含违规信息"
别慌!很可能是你无意中踩到了违禁词红线。今天小编帮你系统梳理视频号运营中的"高危词汇",看完让内容安全感和流量双提升!
一、政治敏感类:红线碰不得!
核心原则:渉及国家、党政、历史的内容需谨慎,避免绝对化表述。违禁词举例:
1.国家相关:"辱华""破坏国家形象""损害国家利益"
2.党政相关:"不实言论攻击党政""歪曲党史""体制问题"
3.历史相关:"篡改历史""侮辱英雄烈士""不当历史类比"
二、广告营销类:硬广必被罚!
核心原则:商业推广需软植入,禁止绝对化承诺。
违禁词举例:
1.绝对化用语:"最""第一""顶级""全网独家"
2.医疗功效:"治愈""根治""药到病除"(普通食品/化妆品禁用)
3.投资理财:"保本""无风险""月赚10万"
三、低俗擦边类:流量再高也封号!
核心原则:禁止裸露、性暗示、暴力血腥内容。
违禁词/行为举例:
1.性暗示:"约""撩""荷尔蒙""夜生活"配图/文案
2.暴力血腥:展示伤口、打架斗殴、血腥画面
3.封建迷信:"算命""改运""风水大师"
四、谣言传播类:小心当"传谣"工具!
核心原则:未核实信息不传播,官方辟谣需删除。
违禁词举例:
1.疫情相关:"某地封城""疫苗有害"(非官方发布)
2.社会事件:"目击者说""内部消息"
五、版权侵权类:小心律师函!
核心原则:影视、音乐、字体、图片均需授权。
违禁行为举例:
1.影视剪辑:未获授权的热门影视剧片段
2.背景音乐:周杰伦、 Taylor Swift 等歌手的音乐
3.字体侵权:使用"方正""汉仪"等商用字体
六、教育培训机构
如保证录取、包过考试、内部题库、签约保分、名校推荐、官方合作、独家资源等。
1.效果承诺 :“保证录取”“包过考试”'一次通过”等承诺特定教育成果的表述。
2.夸大宣传:“记忆效率提升百倍”“成绩飞跃”等夸大培训效果的表述。
3.特殊渠道 :“内部题库”“考前押题”,等暗示有特殊途径获得考试信息的表述。
4.就业保障:“保证就业”'高薪职位”等承诺就业结果的表述。
5.师资误导:“资深教师”“名师一对一”等未证实的师资描述。
七、房地产行业
1.效果承诺:“升值潜力无限”值翻倍”等承诺物业增值的表述。
2.虚假宣传:“最后几套”“售罄”“不抢就没了”等制造紧迫感的误导性表述。
3.投资回报:“投资回报率高”“稳定收益”等承诺投资回报的表述。
4.学区房承诺 :“学区房”“学位房”等未经证实的学区关联表述。
5.零风险承诺:“无风险投资”“稳赚不赔”等暗示零风险的表述。
6.政府规划:“政府重点规划”、“未来核心区域”等未经证实的政府规划关联表述。
7.内部房源:“内部优惠”“内部房源'等暗示非公开优惠的表述。
8.免费赠送:“免费赠送车位”“送装修等涉及赠送的表述,除非确实存在且符合法律规定。
9.贷款承诺:“零首付”“无条件贷款”等涉及贷款条件的误导性表述。
八、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
1.快速美白示例:“7天见效”、“一夜变白”。
风险:皮肤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周期,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显著变化,这样的宣传不符合事实。案例:某些美白霜夸大功效,使用后不仅没有效果,反而引起皮肤过敏反应。
2.医学术语滥用示例:“医学级护肤”、“医院专用配方”。
风险:非处方药品不应使用专业医学术语来描述功效,否则容易误导消费者,使其误认为该产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案例:有些美容院使用“医学美容”字样进行宣传,但实际上提供的服务并不具备相关资质。3.成分造假示例:“天然成分,不含防腐剂”、“纯植物提取,安全无刺激”。
风险:标注虚假成分表,隐瞒真实配方,既不道德也不合法,还可能对使用者健康构成威胁。案例:某品牌护肤品号称“纯天然”,但检测发现含有化学合成物质,最终被监管部门处罚。
九、 科技互联网行业
1.破解软件示例:“免费破解版下载”、“无限制使用激活码”。
风险:词汇涉及侵犯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问题。
2.数据窃取示例:“免费数据窃取”。
风险:任何关于非法获取他人个人信息或商业机密的说法都是严格禁止的。
3.黑客技术风险:传播黑客工具或教授如何入侵系统的内容同样属于违法行为。
案例:某网站曾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如何绕过付费墙的文章,随后该网站因侵犯多家内容提供商的权利而被关闭,负责人也被追究法律责任。
十、电商零售行业
1.虚假折扣示例:“全场最低价”、“限时特价,仅此一天”。
风险:如果实际价格并未降低,则构成了欺诈性营销。
2.夸大销量示例:“日销万件”、“全球销量冠军”。
风险:除非能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持,否则这样的说法很容易引起争议。
3.诱导购买示例:“点击领奖”、“恭喜获奖”。
风险:利用抽奖等手段诱导用户下单,可能被视为不公平竞争行为。
案例:一家电商平台在促销期间宣称某商品为“史上最低价”,但实际上该商品在其他平台上有更低的价格。消费者举报后,这家电商受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的警告,并被要求整改。
以上,请注意,平台规则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,因此建议定期关注官方公告,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对。
宝子们!刷到这里都是真爱啊!
知道你们又在熬最深的夜,改最秃的头,追最热的梗~
觉得这波干货戳中痛点,
就速速点亮小星星,以后带你们解锁更多干货!